快照
漁業和水產養殖
推動全球蛋白質需求的未來
預計到 2050 年,世界人口將達到 98 億,這意味著對現有糧食資源的壓力將進一步增加。水產養殖部門可以在滿足不斷增長的全球蛋白質需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魚類生產國,印度約 68% 的魚類來自水產養殖業。在就業方面,該部門支持印度超過 2800 萬人的生計,尤其是邊緣化和弱勢社區。 2020-21 年漁業部門的出口收入為 60 億美元。
漁業部、漁業、畜牧業和乳業部正在實施一項旗艦計劃“Pradhan Mantri Matsya Sampada Yojana (PMMSY)——一項通過可持續和負責任的印度漁業部門發展來實現藍色革命的計劃”,投資最高從 2020-21 財年到 2024-25 財年,在所有州/聯邦領土 (UT) 的五年內為 20,050 千萬印度盧比。
印度魚和魚產品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是中國、美國、東南亞、歐盟和日本。
- 自 2014-15 財年以來,漁業部門的年均增長率達到 10.87%,達到兩位數的顯著增長,2020-21 財年魚類產量達到創紀錄的 1450 萬噸(暫定)
- 2020財年74%的魚類產量來自內陸漁業,其餘26%來自海洋漁業
- 2800 萬漁民和養魚者從事初級漁業和水產養殖部門的工作
在印度的養魚和水產養殖部門的自動路線下允許 100% 的外國直接投資
更多詳情,請參閱外商直接投資政策
- %
2020年水產養殖對印度魚類產量的貢獻
- %
2020財年該行業的平均年增長率
- %
2020 財年該部門對農業 GVA 的貢獻
- %
2019財年該行業對全國GVA的貢獻
最大的養殖蝦生產商和出口商
第二大水產養殖生產國
世界第二大魚類生產國,佔全球產量的 7.56%
- 行業場景
- FOREIGN INVESTMENT
- INDUSTRY TRENDS
行業場景
冷凍蝦和冷凍魚——印度的頂級海洋出口
隨著人口的增長,為了滿足對營養飲食日益增長的需求,對現有資源的壓力正在急劇增加。漁業和水產養殖部門在滿足日益增長的蛋白質需求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印度的具體關鍵事實:
- 2020財年10.43 MMT內陸漁業產量
- 3.72 2020 財年 MMT 海洋漁業產量
- 2020 財年觀賞漁業出口 156 萬美元
- 觀賞漁業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泰國;阿聯酋;新加坡;香港;中國;約旦;台灣
- 觀賞漁業主要育種單位的州:泰米爾納德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喀拉拉邦;拉賈斯坦邦;中央邦;喜馬偕爾邦;西孟加拉邦
- 1548個魚上岸中心
- 654 個冷藏庫,容量為 402,949.38 公噸
- 42 個冷藏庫,容量為 23,267.80 公噸
- 90 個乾魚庫,容量為 30,151.92 公噸
- Sagarmala 下的漁港 - 該部已根據 Sagarmala 計劃批准了價值 1740.26 千萬盧比的 17 個漁港項目。
增長動力
需求側驅動因素
魚是一種負擔得起且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來源 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轉向以動物為基礎的飲食。由於人口增長,對蛋白質的需求增加。
供給側驅動力
豐富多樣的水資源意味著多樣化的漁業資源。印度發現的魚類和貝類物種佔全球生物多樣性的 10%。 202 萬平方公里的專屬經濟區和未充分利用的內陸水域潛力巨大。
政策支持
漁業和水產養殖基礎設施發展基金 (FIDF)- 7522.48 盧比。 Pradhan Mantri Matsya Sampada Yojana (PMMSY)- 20,500 印度盧比食品加工業生產掛鉤激勵計劃- 10900 盧比。 FDI 政策 - 允許通過自動路線在養魚和水產養殖中 100% F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