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照
銀行業務 13.7 億美元
2020 財年銀行總資產為 2.52 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 2.25%
PSU(1.53 億美元)、私營部門(0.81 億美元)和外資銀行(0.18 億美元)的細分
事業單位資產佔銀行總資產近60%。
從歷史上看,印度銀行業一直受益於高儲蓄率和儲蓄增長以及可支配收入增長
儘管全球動盪,印度銀行業歷來是全球最穩定的系統之一。政府一直致力於通過各種舉措來促進金融包容性,這些舉措旨在將該國銀行服務不足的人口納入銀行業務範圍。
作為數字印度計劃的一部分,政府。強制實施稱為 India Stack 的開放 API 政策,允許第三方提供商訪問五個關鍵程序的專有軟件:Aadhaar(政府的生物識別身份數據庫)、e-KYC、電子簽名、受隱私保護的數據共享和統一支付接口。
如需更多信息,請參閱FDI 政策
公共部門銀行
私營部門銀行 (PSU)
外資銀行
區域村鎮銀行
小型金融銀行
高水平的併購活動,32 宗併購交易,價值 420 億美元(2019 年)
銀行賬戶數量 ~ 4.3 億
到 2050 年,印度將成為第三大國內銀行業
- 行業場景
- FOREIGN INVESTMENT
- INDUSTRY TRENDS
- 政策與方案
行業場景
銀行總資產為 2.32 萬億美元,從 14-19 財年開始以 6.64%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在 GoI Pradhan Mantri Jan Dhan Yojana 下開設的銀行賬戶約為 4.2 億美元,Jan Dhan Yojana 賬戶中的存款約為 184 億美元。
投資是銀行總資產負債表中僅次於貸款和墊款的第二大資產組成部分,主要由政府證券推動。截至 2020 年,印度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仍高於監管要求,印度儲備銀行也進一步放寬了銀行的槓桿率以增加貸款。
RBI 已採取措施,通過取消 745 美元的交易限額並允許銀行設置自己的限額,使移動支付的關鍵推動力得以增長。通過 2016 年 IBC 和 2002 年金融資產證券化和重建以及擔保權益執行 (SARFAESI) 法案,2019-20 年期間受壓資產的回收得到改善。
在印度排名前 10 位的銀行中,銀行資產為 145 萬億盧比,前 5 名是 SBI,45 萬億盧比,HDFC 銀行 17.5 萬億盧比,PNB 銀行 12.6 萬億盧比,ICICI 銀行 12.4 萬億盧比和巴羅達銀行 11.6 萬億盧比。
從 2020 年到 2025 年,貸款和存款總額預計將分別以 8.77% 和 8.48%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 2025 年,貸款總額預計將達到 4 萬億美元,存款將達到 3.7 萬億美元
從 2020-25 年開始,銀行業總資產預計將以 11.2% 的平均增長率增長
在 2020/21 年和 2019/20 年分別增長 5.6% 和 6.8% 之後,2021 年 8 月商業銀行的銀行信貸總額增長了 6.7%。
工業貸款增長 2.3%,服務業增長 3.5%。基礎設施信貸——工業信貸的主要部分——增長了 5.9%。
工業佔商業銀行貸款總額的 30% 左右,其次是家庭部門(29%)和服務業(27%)。
花旗銀行(美國)是印度最大的外資銀行,其次是匯豐銀行(英國)、渣打銀行(英國)和德意志銀行(德國)。近年來,新加坡星展銀行一直在積極擴大其在印度的業務。
增長動力
手機銀行交易量和金額不斷增加
手機銀行交易在 2021 財年同比增長 83% 和 59%。由於即使在大流行之後,這種趨勢也可能持續下去,因此銀行已加大力度擴大其在該平台上的足跡。
數字銀行的滲透率不斷提高
數字銀行和支付服務在 2-3 線城市的滲透率不斷提高。
印度擁有多元化的貸方和有前途的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
包括全球科技公司,在該國的支付市場。
獲得信貸和銀行產品的機會有所改善
過去十年,在政府的持續努力下。
政府熱衷於推動無現金交易,
並鼓勵採取舉措改善支付基礎設施,利用互聯網和移動技術。
這些預測得到了金融科技市場日益突出的支持
此外,鑑於印度尚未開發的人口以及中高收入群體的預期增長,它的潛力。
消費升級,
電子商務的日益普及和經濟的正規化將推動卡和數字錢包的使用。

